道光济南府志(一)-01.pdf
道光济南府志(一)-02.pdf
道光济南府志(二)-01.pdf
道光济南府志(二)-02.pdf
道光济南府志(三)-01.pdf
道光济南府志(三)-02.pdf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秋,济南府知府王赠芳设立志局,令各州县提供府志采访册,同时邀请济南府邹平县的成瓘、成琅两兄弟续修《济南府志》。成瓘(1763~1842年),字肃中,号篛园,清济南府邹平县人,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他不仅精通于经史、文字训诂之学,而且潜心于地方志书的撰述。道光十三年(1833年),成瓘及其弟成琅应邀,至省城济南编修《济南府志》,并于道光十五年纂成是志初稿后,辞归故里。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新任知府王镇重设志局,组织人员对初稿进行修订、补校,此后局址、人员多次变迁,几经周折,又历时四年,终于使该志得以出版。
《济南府志》卷帙浩大,全书凡72卷,分为32个门类,共计180余万字。现仅以该志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述为例,剖析其特点:
第一,《济南府志》是济南古代方志中收录济南名泉最多的一部。据统计,该志共收录名泉151处。对这些泉池,《济南府志》是这样记述的:“按:《齐乘》言,济南泉以百计,兹就历城言之,载《名泉碑》者七十一,明佥使晏璧增以十三,旧《县志》又增五十七,而华泉以下续附者九。总一百五十一泉。”这“续附者九”为:华泉、大比泉、双忠泉、濋泉、雪泉、不匮泉、白石泉、寿康泉和七十三泉。
第二,《济南府志》对旧志书所载的名泉分别注出了其“现状”,为我们今日研究济南名泉的变迁情况提供了真实的记录。
第三,《济南府志》对新收录的名泉更为重视,除记述其地点、特点之外,间或加以辩证,以述编纂者的“己见”,其中间有可取之处。例如“华泉”:
华泉在华不注山下。《历城旧志》云:齐顷公取水于此。《三齐记》云:历山政有无底井,与此泉通。今泉源淤塞不流。
按:《齐乘》讥金人七十二泉,碑失华泉不取。或云名泉碑有花泉,在张马泊,花与华古今字耳,未知是否,俟考。
总之,该志与康熙《济南府志》相比,其体例更为完备,目类、字数大为增加,资料亦更加充实、详尽。正是由于具备了上述这些特点,因而得到了后人的赞许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