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灌县向峨乡志》
【作者】:向峨乡志编写组
【出版社】:
【时间】:1984
【页数】:261
【ISBN】: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一章 乡村名考
第一节 乡名考
第二节 大队名考
第二篇 建置沿革
第一节 淆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置沿革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建置
第二篇 地理篇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自然地理
第二节 河渠
第三节 气候
第四节 植被
第三章 经济地理
第一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第二节 农业经济区划
第四章 主要小地名
第五章 灾异
第六章 人口
第五篇 政治
上篇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政治
第一节 向峨域的政权机构
第二节 党团及其他组织
第二章 中共地下党在向峨地域的斗争
第一节 创办板板炭煤矿
第二节 向峨地下党的发展与状大
第三节 向峨地下党组织的建立
第四节 地下党向峨地区支部领导的斗争
第三章 民国时期正
第一节 向峨地区在辛亥革命的活动
第二节 工役
第三节 停尸告状
第四节 分乡之争
第五节 官匪勾结,残害百姓
下篇
第一章 建国后的政权建设
第一节 乡政权建设
第二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及群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节 中共向峨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三节 工会
第四节 贫下中农协会
第五节 妇代会
第六节 工商联合会
第三章 民兵建设与民政司法、治安
第一节 民兵武装
第二节 治安保卫
第三节 司法调解
第四节 民政工作
第四章 建国后三十二周年的政治
第一节 征粮和平叛
第二节 减租、退押、清匪、反霸
第三节 抗美援朝
第四节 土地改革
第五节 统购、统销
第六节 肃反镇反,整风反右
第七节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第八节 纠正农村中“右”的错误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十节 十年内乱
第十一节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第四篇 农业
第一章 自然条件和发展概述
第二章 国民时期的农业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付业
第三节 土地占有状况
第四节 ?细关系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向峨农业生产状况
第三章 建国后的农业生产体制
第四章 农业社会改造
第五章 农业(种植业)
第一节 粮食作物
第二节 经济作物
第三节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第四节 造育、引进和推厂粮种
第五节 化肥的使用
第六节 植保工作
第七节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革
第六章 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
第一节 兴修水利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七章 农机和沼气
第一节 农具改革
第二节 沼气
第八章 畜牧业
第九章 经营管理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第一节 人民社会的经营管理
第二节 农民生活的改善
第十章 建国后向峨乡农业先进单位和知名人土
第五篇 林、茶及多种经营
第一章 林业
第一节 植被及其分步
第二节 建国后的向峨林业
第三节 林业的经营管理
第四节 护林指挥部、木材收购组,木器加工厂
第二章 茶叶
第一节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状况
第二节 建国后茶叶生产的发展
第三章 多种经营(包括家庭付业)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的多种经营
第三节 社员家庭付业
第六篇 社队企业
第一章 国民时期的手工业
第一节 煤炭
第二节 手工业
第二章 建国后社队企业的发展
第一节 煤矿
第二节 农机、农具
第三节 建筑材料
第四节 轻工服务
第五节 加工、酿造
第六节 茶园、林场
第七节 电管站
第七篇 财贸、交通、邮电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商业状况
第二章 建国后的商业状况
第一节 供销社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场镇商业
第三节 向峨仓库
第四节 向峨食品厂
第三章 财政税收
第一节 国民时期的的赋税
第二节 建国后的财政税收
第四章 农村金融
第一节 民国时候的农村金融
第二节 建国后的信用合作社
第五章 交通、邮电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交通状况
第二节 建国后的交通事业
第三节 邮电
第八篇 教育文化篇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概况
第二章 建国后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 文化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文化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事业
第四章 古迹遗址
第一节 二峨眉山
第二节 观音崖石壁佛像
第三节 寺庙
第九篇 卫生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医药卫生状况
第一节 中药店、堂号
第二节 西医传入
第三节 地方医生
第二章 建国后的卫生工作
第一节 公社医院建立前后
第二节 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
第三节 妇幼保健
第四节 卫生防疫
第三章 计划生育
第十篇 社会
第一章 宗教
第一节 佛教
第二节 道教
第二章 社会组织
第三章 社会
第一节 宗祠
第二节 清明会、秧苗会、禁山会
第四章 风俗习惯
第一节 礼俗
第二节 节日
第三节 社会病弊
第四节 乞丐
第五节 迷信
第六节 禁忌
第五章 建国后的新风尚
第一节 学雷锋树新风
第二节 五讲四美
第六章 新礼俗
第一节 退彩礼
第二节 新事婚礼
第三节 丧葬新礼
第四节 晚婚晚育
第七章 节日
第一节 新节日
第二节 民间传节日
第十一篇 人物、补遗
第十二篇 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