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昆山市粮食志》
【作者】:毛烈主编;昆山市粮食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时间】:1996
【页数】:260
第一篇 机构设置
第一章 建国前
第一节 清代田赋机构
第二节 民国国赋机构
第二章 建国后
第一节 县(市)级机构
第二节 直属单位
第三节 基层单位
第四节 中粮公司昆山支公司
第二篇 粮油征购
第一节 民国前田赋
第一章 征收
第二节 建国前田赋
第三节 建国后公粮(农业税)
第二章 粮食收购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粮食收购
第二节 建国后的粮食收购
第三章 油料收购
第一节 市场收购
第二节 计划收购
第二节 分配方式
第四章 农村粮油购留分配
第一节 分配原则
第三节 分配内容
第四节 农村储备粮
第五章 收购价格
第一节 市场价
第二节 统购价
第三节 合同定购价
第四节 加价
第五节 议购价
第三节 农业税商品粮并收(征购)
第三篇 粮油销售
第六章 征购入库方法
第二节 商品粮
第一节 田赋公粮(农业税)
第一章 自由销售
第一节 民国时期
第二节 建国初期
第二章 计划销售
第一节 凭证核定供应
第二节 按人定量供应
第三节 压缩销量
第三章 议价销售
第一节 城镇
第二节 农村
第四章 其他销售
第一节 城镇补助粮
第二节 农村奖售与借销
第三节 返销与周转销售
第一节 沿革
第五章 集市贸易
第二节 管理
第三节 交易
第六章 食油销售
第一节 市场销售
第二节 计划销售
第三节 其他销售
第七章 销售价格
第一节 统销价
第二节 农村销售价
第五节 议销价
第四节 食油销售价
第三节 工商行业用粮销售价
第六节 市场调剂价
第八章 粮油票证
第一节 种类
第二节 发放与回收
第四篇 仓储保管
第一章 粮仓
第一节 清代及清以前粮仓
第二节 民国时期粮仓
第三节 建国后粮仓建设
第四节 新建粮仓与旧式粮仓改造
第五节 仓内设施与仓外建筑
第二章 储藏
第一节 类型
第二节 方法
第三章 保管技术
第一节 虫害防治
第二节 鼠雀防治
第三节 热霉防治
第四节 通风降温
第五节 粮食干燥
第六节 “四无”粮仓
第四章 粮仓机械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机械设备
第五篇 调运检验
第一章 粮油调拨
第一节 流向
第二节 实绩
第三节 作价
第一节 义务运输
第二章 粮油运输
第二节 合理运输
第三节 运输方式
第三章 粮油检验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检验技术
第三节 检验设备
第四章 粮油标准
第一节 质量标准
第二节 卫生标准
第六篇 粮油工业
第一节 碾米
第一章 沿革
第二节 制粉
第三节 榨油
第四节 饲料
第二章 工艺设备
第一节 大米
第二节 面粉
第三节 油脂
第四节 饲料
第一节 大米
第三章 生产经营
第二节 面粉
第三节 油脂
第四节 饲料
第四章 生产品种
第一节 主产品
第二节 副产品
第三节 饲料产品
第四节 化工医药产品
第五节 机械及其他产品
第七篇 经营管理
第二节 经营型和管理型
第一章 经营类型
第一节 传统经营
第三节 经济责任制
第四节 生产(管理)经营型
第二章 管理方法
第一节 粮油质量管理
第二节 粮油商品管理
第三节 粮油商品计划管理
第四节 粮油票证管理
第五节 财产管理
第六节 费用管理
第七节 财务管理
第八节 服务质量管理
第九节 安全保卫
第十节 人员、工资、福利
第八篇 党群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组织建设
第二节 思想建设
第一节 同业公会
第二节 工会
第二章 群众团体
第三节 团组织
第三章 学术团体
第一节 粮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第二节 粮食经济研究会
第三节 两会联合理事会
第四节 粮油学会
第九篇 科技与荣誉
第一章 科研与开发
第一节 科研成果
第二节 开发项目
第二章 外事往来
第一节 接待外宾
第二节 援外
第三节 引进
第三章 荣誉
第一节 中央部级
第二节 省级
附录
编后记
编纂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