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镇江市军事志 公元前538年-公元2005年》
【作者】:镇江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9
【页数】:744
【ISBN】:9787214059967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军事地理
第一节 行政建置
一、建置沿革
二、重要城镇
第二节 自然地理
一、地形
二、矿产
三、植被
四、水系
五、沙州
六、气候
第三节 人文环境
一、人口
二、工业
三、农业
四、科技
五、卫生
六、教育
七、文化
第四节 交通运输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水路
四、管道
五、通信
第五节 军事设施
一、城垣
二、炮台
三、江防
四、飞机场
五、军事禁区、管理区
第二章 军事组织
第一节 军事机构
一、东晋
二、南朝
三、隋
四、唐
五、五代十国
六、宋
七、元
八、明
九、清
十、中华民国
附:镇江日伪军机构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节 驻军
一、唐
二、宋
三、元
四、明
五、清
六、中华民国
附:镇江日伪军部队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节 军事院校
一、国民党军学校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
第四节 军事医院
一、国民党军医院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
第五节 民众武装
一、清朝民众武装
二、民国民众武装
三、抗日民众武装
四、中共留守武装
第三章 战事
第一节 古代战事
一、春秋时期
二、两汉三国时期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
五、宋元明清时期
第二节 近代战事
一、鸦片战争镇江保卫战
附:英军暴行
二、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
三、镇江新军与清军的战斗
第三节 现代战事
一、军阀之间的战斗
二、农民武装暴动
三、国民党军与日军的战斗
四、新四军和民众武装与日、伪、顽军的战斗
附:日军暴行
五、中共留守武装与国民党军的战斗
六、炮打“紫石英”号
七、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斗
第四章 部队军事工作
第一节 军事训练
一、军官训练
二、士兵训练
三、训练保障
四、军事理论研究
第二节 行政管理
一、经常性教育管理
二、正规化管理
三、安全管理
四、保密档案管理
五、城市警备工作
六、专项整顿
第三节 装备工作
一、装备管理
二、装备科技
三、装备供应
四、装备维修
第五章 部队政治工作
第一节 党团组织
一、党的委员会
二、党支部委员会
三、纪律检查委员会
四、团的组织
第二节 组织工作
一、党委建设
二、基层建设
三、纪律检查和廉政建设
四、争优创先活动
第三节 干部工作
一、管理体制
二、配备和来源
三、任免、调配和考核
四、级别和军衔
五、培训
六、福利待遇
七、退役
八、老干部工作
九、落实政策
第四节 宣传教育工作
一、政治教育
二、科学文化教育
三、文化体育
第五节 保卫工作
第六章 部队后勤工作
第一节 财务
一、供给
二、节约
三、财务检查
四、预决算
五、审计
第二节 军需
一、给养
二、被装
三、生产经营
第三节 运输
一、运输实施
二、车辆管理
三、油料供应
第四节 医疗卫生
一、爱国卫生运动
二、卫生防病
三、医疗保健
四、计划生育
第五节 营房
一、营房建设
二、营产管理
三、营区绿化
第六节 职工管理
第七节 后勤社会化保障
一、饮食保障
二、商业服务保障
三、营房保障
四、医疗保障
五、交通运输保障
六、社区服务
第七章 国防动员
第一节 国防动员机构
第二节 国防动员建设
一、人民武装动员
二、政治动员
三、经济动员
四、人民防空动员
五、交通战备动员
六、科技动员
七、信息动员
第三节 国防动员演练
第八章 后备力量建设
第一节 党管武装体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构领导职务制度
二、军事机构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地方党委工作制度
三、人武装委员会制度
四、地方党委常委议军制度
第二节 民兵建设
一、民兵组织建设
二、民兵军事训练
三、民兵政治教育
四、民兵武器装备
第三节 预备役部队建设
第四节 学生军训
第五节 专职武装干部队伍建设
专记一:八姑娘民兵班
专记二:八小伙民兵班
专记三:三山民兵通信连
第九章 兵役
第一节 兵役制度
第二节 兵役机构
第三节 兵员征集
一、清朝兵员征集
二、民国时期兵员征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员征集
第四节 士兵服役管理
一、服现役期限管理
二、选改志愿兵管理
三、退出现役管理
第五节 预备役
一、预备役制度
二、预备役登记
三、预备役军官授衔
专记:心系国防模范村
第十章 人民防空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领导机构
二、办事机构
三、专业队伍
第二节 组织指挥
一、人防指挥所
二、防空袭预案
三、人口疏散预案
第三节 通信警报
一、防空通信网
二、音响警报网
第四节 工程建设
一、规划
二、设计
三、施工
四、经费
五、开发利用
第五节 宣传教育
专记:民国时期镇江抗日民间防空纪实
附一:日机轰炸镇江纪实
附二:国民党军飞机轰炸镇江纪实
第十一章 国防教育
第一节 国防教育机构
第二节 国防教育活动
一、国防法制教育
二、重大事件教育
三、英雄事迹报告
四、“军营一日”
五、庆祝纪念活动
六、表彰活动
七、竞赛活动
八、新闻报道
第三节 国防教育场所
一、园
二、馆
三、碑
四、塔
五、亭
六、墙
七、旧址
八、故居
九、墓
专记:义务国防教育模范——鲍元瑞
第十二章 双拥
第一节 双拥机构
第二节 支援地方建设
一、社会稳定
二、参加集体劳动
三、抢险救灾
四、扶危救难
五、扶贫帮困
六、防治疾病
七、共建精神文明
第三节 创建双拥模范城
一、一创
二、二创
三、三创
四、四创
第四节 军地互办实事
第十三章 军事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记
一、古代
二、近代
三、现代
第二节 烈士英名
一、丹阳市
二、句容市
三、扬中市
四、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
第三节 职官名表
一、副师职以上干部名表
二、专业技术7级以上干部名表
专记一:在茅山战斗过的88位将帅
专记二:“军中孔繁森”——林正书
附录
一、重要文献辑存
二、军事诗词歌谣
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