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临安土壤志》
【作者】:浙江省临安县农业局编
【出版社】:临安县农业局
【时间】:1984
【页数】:288页
【ISBN】:
第一章 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二、地形与地貌
三、水文与地质
四、农业气候
五、农业生产情况
第二章 土壤形成因素
一、生物——气侯因素
二、母质
三、地形因素
四、人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
第三章 土壤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一、土壤分类
1、土类
2、亚类
3、土属
4、土种
(1)按土壤质地分异划分
(2)按特殊诊断层次划分
(3)按土体内有无石灰性反应划分
二、土壤分布规律
1、河谷平原
2、低山丘陵——宽谷区
3、中山——峡谷区
第四章 土壤性态特征
1 红壤土类
11 红壤亚类
111 黄筋泥土属
114 红泥土土属
12 黄红壤亚类
121 亚黄筋泥土属
122 黄泥土土属
123 黄红泥土土属
124 砂粘质红土土属
125 粉红泥土土属
126 红砂土土属
123 侵蚀型红壤亚类
131 石砂土土属
133 片石砂土土属
2 黄壤土类
21 黄壤亚类
211 山地黄泥土
212 山地黄泥砂土
22 侵蚀型黄壤亚类
221 山地石砂土
23 表潜黄壤亚类
231 山地草甸黄泥土土属
3 岩性土类
31 钙质紫色土亚类
312 红紫砂土土属
32 石灰岩土亚类
321 黑油泥土属
322 油黄泥
323 钙质页岩土
5 潮土类
51 潮土亚类
511 洪积泥砂土土属
512 清水砂土土属
513 培泥砂土土属
7 水稻土
71 渗育型水稻土亚类
711 山地黄泥田土属
712 黄泥田土属
716 新黄筋泥田土属
72 潴育型水稻土亚类
72(14) 山地黄泥砂田土属
72(15) 老黄筋泥田土属
72(16) 黄油泥田土属
72(17) 紫红泥砂田土属
722 黄泥砂田土属
721 洪积泥砂田土属
723 泥砂田土属
724 泥质田土属
725 培泥砂田土属
74 潜育型水稻土亚类
741 烂灰田土属
742 烂滃田土属
743 烂泥田土属
第五章 土壤肥力状况及其评价
一、水稻土肥力状况
1、土壤环境状况
2、土壤养分状况
(1)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高,但总贮量不多
(2)土壤氮素含量丰富
(3)土壤磷素含量低,缺磷面积大
(4)土壤速效钾含量不足,缺钾面积大
(5)土壤酸碱度适宜
(6)土壤代换性能较差
二、山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评价
第六章 农田土壤的障碍因素及其改良
一、浅——耕作层浅;全土层浅
二、缺——缺磷缺钾
三、酸性土和石灰性土壤的改良
四、水害——潜害、渍害土壤的改良
第七章 低产土壤的改良和高产土壤的建设
一、低产土壤的改良
1、浅漏类低产土壤的改良
2、粘瘦类低产土壤的改良
3、渍潜类低产土壤的改良
4、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的改良
二、高产稳产土壤的建设和培育
1、高产稳产土壤的肥力特征
(1)良好的土体结构
(2)土质不宜过粘
(3)有机质多养分贮量丰富,有效性高
2、高产稳产水稻土的建设和培育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水分状况
(2)深耕改土,精耕细作,创造深厚肥沃的活土层
(3)增施有机肥料,加速土壤熟化
(4)养用结合,贯彻合理的轮、间套制度
第八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简述
Ⅰ、东南部丘陵谷地油黄泥、水稻土、粮、竹、茶区
Ⅱ、东部及南部低山丘陵河谷粉红泥土、黄泥土、水稻土;粮、笋、茶、 桑、林综合发展
Ⅲ、北部中低山黄壤土笋竹用材林区
Ⅳ、中部丘陵河谷黄红泥、水稻土、粮、茶、果、薪炭林区
Ⅴ、西南部低山丘陵油黄泥、水稻土、山核桃、萸肉、白果、蚕桑、用材林区
Ⅵ、西部中、低山黄壤用材林、萸肉、蔬菜、药材区
Ⅶ、西北部中、低山油黄泥土山核桃区
第九章 土壤普查的成果应用
一、开深沟治渍潜
二、配施磷、钾肥,增施有机肥
三、实行深耕或加客土增厚耕作层
四、改良过酸过碱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