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邯郸地、县水利志修通讯 第23期 涉县水利志 下》
【作者】:邯单行署水利局水利志编辑室编
【出版社】:
【时间】:1989
【页数】:279
【ISBN】:
目录
概述(试写稿)
第一篇 河流
第一章 卫河
第一节 历史改革
第二节 河道、洪水特性
第三节 航行、灌溉、输水
第四节 扩大治理
第二章 漳河
第一节 历史改革
第三节 今河道
第三节 洪水特性
第四节 桥闸
第三章 马颊河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四次治理
第三节 桥、涵
第四节 河道特性
第四章 引河、沙东干
第一节 引河
第二节 沙东干
附:古河道
第一节 古河道带
第二节 黄河故道
第二篇 水资源
第一章 地表、地下水资源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总量
第四节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结果
第五节 地层、地质。地下水的分布
第七节 含水层及富水性分区
第六节 地下水的补给经流与排泄
第二章 地下水库
第一节 地下水库的分布
第二节 万堤地下水库的初探成果及调蓄运用效益
第三章 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措施
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气候资源
第三篇 水旱灾害
第一章 建国前水旱灾害及其变迁
第二章 建国后水旱灾害及其变迁
第三章 重灾年份记实
第一节 建国前
第二节 建国后
附:地震
第一节 堤防缘起
第一章 堤防
第四篇 防洪
第二节 堤防岁修
第三节 抢险堵口
第四节 堤防管理及绿化
第五节 堤防灌浆
第六节 漳卫河重点险工
第二章 泛区
第一节 泛区的成因与概况
第二节 泛区运用及其宏观效益
第三节 泛区建设
第三章 防汛
第一节 岗位目标责任制
第二节 备料
第三节 泛区群众遇洪转移对口安排
第四节 防汛队伍及其上堤安排
附:防汛抢险奖罚制度
第五节 雨情测报及水情传递
第五篇 渠灌工程
第一章 大跃进时期的灌蓄工程
第一节:引漳灌溉工程
第二节 引黄工程兴废
第三节 卫河灌溉及平原水库
第四节 开挖东风渠
第五节 田固扬水站
第二章 六十年代以后渠灌工程
第一节 ?厂扬水站及其灌区
第二节 岔河嘴扬水站及其灌区
第三节 老王庙扬水站及其灌区规划
第四节 卫河扬水点
第五节 民有渠灌区
第六篇 井灌
第一章 机井
第一节 井泉和打井机具的发展
第二节 堤水工具
第三节 机井测改和修复病井
第四节 防渗
第五节 机井管理
第六节 机井效益
第七节 滴灌
第八节 喷灌
第二章 农村饮水及改建高氟井
第七篇 排涝、边界水利
第一章 排涝
第一建 国前排涝工程及1961年排涝区域划分
第二节 建国后排涝工程
第三节 排涝效益
第二章 改良碱地
第三章 边界水利
第二节 争端、械斗记实
第一节 边界概况
第三节 协议及现状
第八篇 管理
第一章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
第二章 综合经营
第三章 总投资及其效益
第四章 宣传,贯彻。执行《水法》
第九篇 水利机构,治水人物
第一章 水利机构
第一节 建国前
第二节 建国后
第二章 治水人物
第一节 建国前
第二节 建国后
第四节 荣获水利电力部“献身水利水保事业”荣获
证书和奖章名单
第三节 英名录
第十篇 杂记
第一章 援外治水
第一节 反蒋治黄、修堤自救
第二节 参加修建东武仕水库
第三节 参加修建岳城水库
第四节 参加根治海河
第一节 王莽
第二章 民间传说
第五节 贾口村堵口
第二节 岳志步
第三节 水鬼周山
第四节 小湖坑
第五节 红花堤
第三章 因水得名村名录
第四章 水利、气象谚语
第五章 大名县水利之最
第七章 山区人畜饮水
第一节 客观条件
第二节 建国前的人畜饮水状况
第三节 蓄水工程
第四节 五字方针及工程
第五节 井队建立及效益
第六节 人畜饮水规划
第八章 水利机构和综合经营
第一节 水利机构沿革
一、局机构设置沿革
二、局属机构设置
第二节 水利(科)局领导人更迭
第三节 综合经营
第九章 水利人文
第一节 人物传
第二节 模范水利工作者
第三节 水利科技人员
涉县水利大事记(1949~1987)修订稿
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年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二年
一九五三年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一九六七年
一九六八年
一九六九年
一九七○年
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二年
一九七三年
一九七四年
一九七五年
一九七六年
一九七七年
一九七八年
一九七九年
一九八○年
一九八一年
一九八二年
一九八三年
一九八四年
一九八五年
一九八六年
一九八七年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