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临朐续志》
【作者】:海青著
【出版社】:
【时间】:1935
【页数】:772
【ISBN】:
临朐县现存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官版县志,有《嘉靖临朐县志》《康熙临朐县志》《光绪临朐县志》《光绪临朐县乡土志》以及《临朐续志》。其中,《临朐续志》仅用四个月就成书,却极具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说到《临朐续志》,不得不提总纂者刘仞千。
刘仞千(1889年—1945年),今临朐县东城街道蒋家河村人。他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等,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早年跟族兄在村里开药铺,后来继续求学,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曾任浙江省钱塘县帮审,后弃官返里,任临朐县立高等小学国文教员、县府第五科科员、县参议员等职。
1912年,他竭力倡办朐阳诗社,大力宣传爱国思想并积极组织纂稿、刊印。1934年秋,时任县参议员的刘仞千奉命总纂《临朐续志》,他即组织有关人员制定章程。之后又写信给好友——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咨询省内哪部县志体例最完备、有参考价值。从回信中得知潍县陈鹤侪、丁锡田二位正在忙修《潍县志》,刘仞千急函二人,商讨“断限”“体裁”等问题。陈、丁二人即回复长信,历陈志书源流及应遵循之原则,刘仞千阅读后大受启发,在参考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即拟出凡例、目录,付印后分发县内各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寄潍县陈、丁二人审阅、指导,最后呈交县政府签署后转呈省政府核签。
撰写过程中,刘仞千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祖母病了,家人要刘仞千回家,为了不耽误工作,他耐心地说服家人,当夜即返回继续编写、审阅。他和马康侯等5名分纂,以及各区的20余位采访员通力合作,昼夜无闲,苦心采撰,在当时通讯设施极不发达及各种资料皆不完备的情况下,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便修完此志,这是他和同事团结一心、勤奋工作的结果。
1935年,《临朐续志》由青岛俊德昌南纸印刷局刻印问世。刘仞千感慨万千,作诗一首:“把卷欣然忆旧情,挺身文献作于城。深知四月难为事,竟许千秋浪得名。蓄意装潢求古雅,匠心体例费经营。试探旧志从头较,优劣一听月旦评。”
《临朐续志》计有二十二卷,十册,四孔线装,花口,右翻,每页内容从右往左,竖排,外配蓝色五折书套,每册封面印有当时邑内书法名人、该志事务员高海青题写的“临朐续志”四字志名。各卷又分为记、表、略、传四大部分,共10余万言。此乃仿效史书的撰写方法,但《大事记》《杂记》则与史书不同。志中的略,始源于《七略》,仿其列了十一略,各部分都有序。
《临朐续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临朐的县情和历史。其中记录的八景诗,一句一景,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域内人士喜爱,至今仍广为流传。卷十八为《方言略》,其中提到的“四录四不录”取舍标准新颖独到。“四录”为:一是虽为通语,而其字罕见者录之;二是本为古字古义,而独行于一方者录之;三是恒用之语,虽为《尔雅》《说文解字》《方言》所无,而其字已载于各韵书者,择要录之;四是数字缀成之短语,虽不见于典籍,而其流行于一方,亦择意味隽永者录之。“四不录”为:一是典籍雅文,都市通语,其意义可直解者,安用博引;二是故属于普通官话不录;三是一方之言,古无考者不录;四是新造之俗字不录。查阅其他志书,方言是有入志的,但如何取舍,标准不一,或者说根本没标准。《临朐续志》有比较完整的取舍标准,这在当时传统的方志学说仍盛行未衰的情况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为后世修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对临朐文化的一大贡献。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诸多原因,书中也有一些阙漏和不足,更免不了有些糟粕。
刘仞千后来辞去公职,归里闲居。1945年病故,终年56岁。他除编纂《临朐续志》外,还有大量诗文稿,可惜除少有散存外,其余皆失。
来源:潍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