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南乐县志
南乐县志 征求意见稿上中下册
1987 年
作者:
河南省南乐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格式:PDF
服务:10元
内容提要:
第一卷 概述 1
第二卷 大事记略 18
第一章 上古至鸦片战争时期 18
第二章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 36
第三章 “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42
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57
第一节 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 57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90
第三卷 地理 108
第一章 位置 108
第二章 建置 109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09
附:南乐县历史沿革表 111
第二节 境? 114
第三节 区划 118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122
第一节 县城 122
第二节 乡镇 125
第三节 村庄 131
第四章 地形 地貌 152
第一节 地形 152
第二节 河流 153
第三节 古河道 154
第四节 坡洼 157
第五章 地质 158
第一节 地质结构 158
第二节 土壤 159
第三节 水文 160
第六章 资源 162
第一节 光热水 162
第二节 植物 164
第三节 动物 167
第七章 气候 167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67
第二节 气象 168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78
第一节 旱灾 178
第二节 涝灾 179
第三节 雪灾 179
第四节 风灾 179
第五节 病虫害 180
第四卷 政党 18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南乐地方党 183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 183
第二节 党组织的革命活动 186
第三节 中共南乐县委员会 196
附一、历任中共南乐县委书记、付书记名录 208
附二、历任中共卫河县委书记、付节记、委员名表 212
第四节 党员代表会 213
第五节 党的代表大会 217
附:1950年——1985年共产党员数量统计表 221
第二章 政治运动 222
第一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22
一、抗美援朝 222
二、镇压反革命 223
三、三反、五反运动 225
四、农业合作化运动 226
五、对私营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9
六、肃反 审干 231
七、党内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232
八、大跃进 233
九、人民公社化 235
第二节 “文艺大革命” 2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238
一、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干部政策 238
二、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239
三、对原划右派分子摘帽、改正和安置 241
四、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摘帽和地、富子女成份改变 242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244
第四章 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 246
第一节 工会 246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24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50
第四节 其他 256
一、抗日救国会 256
二、农民救国会 257
三、农会 257
四、贫下中农协会 257
第五章 中国国民党南乐地方党组织 257
第一节 南乐国民党组织的建立 257
第二节 国民党领导下的群团组 260
一、三民主义青年团 260
二、战争运动委员会 260
第五卷 革命老根据地 262
第一章 革命老根据地的创建 262
第一节 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 262
一、“穷人会”和童子团 263
二、第一高级小学学潮 264
三、麦收暴动 265
四、盐民斗争 266
五、简易师范“读书会” 267
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南乐局势 270
第三节 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与抗日武装 271
第二章 武装斗争 272
第一节 日本侵略军暴行 272
一、元村日军据点的修建 273
二、飞机轰炸县城 274
三、四次强化治安 274
四、东节村惨案 275
第二节 第一支抗日武装——四支队 276
第三节 反扫荡斗争 278
第四节 武装抗战 282
一、武工队与锄奸组 282
二、武联防 283
三、基干大队 284
第三章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85
第一节 统一累进税制 285
第二节 减租减息 286
第三节 顾工增资 289
第四节 赎地 289
第五节 土地改革 290
第六节 其他 300
第四章 南乐根据地的地位与作用 300
第一节 支援前线 300
一、大参军运动 301
二、担架支前 302
三、支援雎杞战役 302
第二节 干部北上和南下 307
一、北上 307
二、南下 307
第三节 革命老根据地的人民代表会 309
第六卷 政权 311
第一章 政权建设 311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11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13
第三节 参议室 319
第四节 民主政府 321
第五节 人民政府 321
第六节 革命委员会 324
附:历任县长、付县长、革委会主任、付主任名表 324
第二章 历代政权机构 327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县署 327
附:历代职官表 328
第二节 国民政府 337
附:中华民国时期南乐县县长名表 340
第三节 南乐县维持治安委员会 342
附:日本军队委任南乐县维持会会长名表 343
第七卷 政法 345
第一章 公安 34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45
一、公安局 346
二、基层组织机构 346
三、农村治安组织 346
第二节 侦察工作 346
第三节 治安保卫 352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治保工作 360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治保工作 360
三、建国时期的治保工作 360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治保工作第四节 户籍管理 360
第五节 特种行业管理 360
第六节 预审与看守 361
第二章 检察 366
第一节 人民检查院 36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67
附:历年刑事检察案件数字统计表 368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69
第四节 法纪检察 37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373
第四章 法院 373
第一节 机构 373
第二节 民事审判 374
第三节 刑事审判 376
第五章 司法 378
机一节 机构 378
第二节 法制宣传 378
第三节 民事调解 379
第四节 律师工作 379
第五节 公证 379
第八卷 军事 380
第一章 驻军和过境军队 380
第一节 驻军 380
第二节 刘邓大军 381
第二章 地方武装 381
第一节 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武装 381
第二节 日本侵略军扶持的地方武装 38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 384
第三章 兵役 390
第一节 募兵制度 390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度 391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度 392
第四章 民兵 393
第一节 民兵组织 393
第二节 军事训练 395
第五章 兵事 396
第一节 古代兵事 396
第二节 近代兵事 398
第三节 现代兵事 399
第四节 其他兵事 420
第六章 军民关系 426
第一节 国民革命军和人民的关系 426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和人民的关系 426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的关系 427
第九卷 农业 1
综述 1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 6
第一节 个体经济 6
第二节 农业生产互助组 7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8
第四节 人民公社 9
附 南乐早期农业互助合作典型简介 10
第二章 农业机构和农业资源 13
第一节 农业机构 13
第二节 农业资源 18
第三章 农业生产 21
第一节 农业装备 21
第二节 土壤结构及其分布 23
第三节 良种 26
第四节 耕作 35
第四章 农具与农业机械 37
第一节 农具 37
第二节 农业机械 39
第三节 农业机械管理 49
第五章 农作物 54
第一节 粮食作物 54
第二节 经济作物 54
第三节 作物分布 54
第四节 作物保护 54
第五节 农作物栽培 60
第十卷 林业 畜牧业 付业 67
第一章 林业 67
综述 67
第一节 机构 68
第二节 资源 70
第三节 林木管理 75
第二章 畜牧业 77
综述 77
第一节 禽畜资源 78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 82
第三节 土种禽畜 83
第四节 疾病防治与品种改良 84
第三章 付业 87
第一节 养殖业 87
第二节 农付产品加工………………………… ?第三节 建筑及建筑材料 88
第四节 传统家庭手工业 89
第五节 其他 89
第十一卷 水利 9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91
第一节 水利科与水利局 91
第二节 防汛指挥机构 91
第三节 南乐县引水指挥? 91
第二章 河道治理 92
第一节 卫河治理………………………… ?第二节 马?河治理 94
第三节 猪龙河改线 95
第四节 徒骇河治理 95
第五节 永顺沟治理 97
第六节 黄河故道治理 98
第三章 水利设施 99
第一节 节制闸 99
第二节 桥梁 101
第三节 涵闸 103
第四章 水利工程 104
第一节 除涝工程 104
第二节 引黄蓄灌工程 108
第三节 引黄工程兴废 111
第五章 农田水利与治碱 112
第一节 农田水利 112
第二节 治碱 114
第十二卷 工业 116
第一章 综述 116
第二章 管理机构 122
第一节 手工业管理机构 122
第二节 乡镇企业管理公司 123
第三节 工业管理公司 123
第三章 工业生产 125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工业生产 125
第二节 地方国营工业 127
第三节 乡镇企业 133
第四节 集体工业 135
第四章 重点企业与名优产品 137
第一节 重点企业 137
第二节 名优产品 140
第十三卷 商业 供销 143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43
第一节 商业机构 143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144
第二章 商业 144
第一节 私营商业 144
第二节 国营商业 152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162
第一节 综述 162
第二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 163
第三节 直属经济实体 164
第四节 生产资料供应 167
第五节 生活资料供应 171
第十四卷 外贸 物资 176
第一章 对外贸易 17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77
第二节 外贸商品的生产与收购 180
第三节 出口商品 186
第二章 物资 194
第一节 机构 194
第二节 物资管理 198
第三节 物资供应 203
第十五卷 工商 物价 207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207
第一节 综述 207
第二节 机构设置 209
第三节 企业登计与市场管理 210
第四节 合同公证与注册商标 228
第二章 物价管理 232
第一节 机构 232
第二节 物价管理 232
第十六卷 邮电 电业 235
第一章 邮电 2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5
第二节 古代、近代通信 237
第三节 邮政 237
第四节 电信 243
第二章 电业 24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45
第二节 电力 246
第十七卷 交通 城镇建设 258
第一章 交通 258
第一节 历代交通述略 258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59
第三节 公路 260
第四节 桥涵 262
第五节 交通工具 265
第六节 运输 270
第七节 交通监理 275
第八节 航运 277
第二章 城镇建设 281
第一节 机构 281
第二节 城区建设 281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86
第四节 南乐旧城概况 288
第十八卷 财政 税务 金融 290
第一章 财政 290
第一节 机构演变 291
第二节 财政收入与支出 291
第三节 企业管理 303
第四节 财务监察、检查和财务审计 309
第二章 税务 313
第一节 税务机构 316
第二节 税制改革 317
第三节 农业税收 320
第四节 现行税种税目 334
第三章 金融 338
第一节 货币 338
第二节 银行 342
第三节 储蓄与信贷 346
第四节 信用社 355
第五节 公债 国库券 357
第六节 保险业务 358
第十九卷 粮食 烟草 盐业 360
第一章 粮食 36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60
第二节 粮油购销 365
第三节 粮油贸易 376
第四节 粮油管理 384
第二章 烟草 盐业 专卖 393
第一节 专卖机构 393
第二节 烟草专卖 394
第三节 盐业专卖 395
第二十卷 土特产品 398
第一章 草辫 398
第一节 草辫源流 398
第二节 草辫生产工艺 399
第三节 草辫收购 400
第四节 草辫加工 402
第五节 草辫的再制品 402
第二章 三粉 403
第一节 粉面 403
第二节 粉条 404
第三节 粉皮 405
第四节 三粉与人民生活 405
第三章 其他 406
第一节 条编 草编 木器类 406
第二节 蔬菜瓜果 407
第二十一卷 文化 1
第一章 清代以前的文化 4
第一节 文化机构 4
第二节 书院与劝学所 4
第二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文化 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的演变 5
第二节 文化事业机构 6
第三章 建国后的文化事业 9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9
第二节 企、事业文化单位 10
第三节 文化表演团体 15
第四节 文化艺术活动 18
第四章 文化设施 43
第一节 建国前的文化设施 43
第二节 现行文化设施 43
第五章 艺术 45
第一节 美术书法 45
第二节 摄影 篆刻 47
第三节 民间手工艺 47
第六章 艺文 50
第一节 著述 50
第二节 学术论文(部分) 51
第三节 艺文选萃 54
第二十二卷 教育 88
第一章 建国以前的教育 8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88
第二节 儒学书院 89
第三节 初级教育 91
第四节 中学教育 96
第五节 师范教育 96
第六节 科举 考选 97
第二章 建国后的教育事业 103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教育局 103
第二节 学校 104
第三章 体育 126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126
第地节 体育活动 127
第三节 休育比赛 128
第四节 业余体校 130
第二十三卷 文物 古迹 131
第一章 文物 131
第一节 历史文物 131
第二节 近、现代文物 145
第二章 古迹 149
第一节 古遗址、遗迹 149
第二节 古建筑 155
第三节 古墓葬 158
第四节 名胜 159
第二十四卷 卫生 医药 161
第一章 卫生机构与学术团体 16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161
第二节 县直属卫生医疗机构 162
第三节 农村医疗卫生组织 168
第二章 卫生保健 17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174
第二节 饮食卫生 177
第三节 卫生学样 180
第四节 工业卫生 180
第五节 妇幼保健 182
第六节 公费医疗 186
第七节 干部保健 187
第三章 医疗事业 188
第一节 中医 188
第二节 西医 19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194
第四节 医学研究 196
第四章 药政 药检 药品 199
第一节 药政 199
第二节 药检 200
第三节 药品 201
第五章 地方病 传染病 203
第一节 地方病 204
第二节 传染病 205
第三节 其他疾病 211
第六章 医药 212
第一节 概况 212
第二节 医药管理机构 214
第三节 医药业务 215
第七章 中药材 217
第一节 中药材的培植 217
第二节 中药材收购 218
第三节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219
第二十五卷 科学技术 221
第一章 科研机构 221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221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222
第三节 地震工作领导小组 222
第四节 计量所 222
第二章 科技队伍 223
第三章 科技成果 224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224
第二节 埋线治疗胃病 224
第三节 红薯亩产超万斤 224
第四节 花生亩产超千斤 225
第五节 养殖 225
第六节 再生发泡塑料颗粒 225
第七节 空气炮 226
第八节 岳固酒 226
第四章 科学普及 226
第一节 科技大全 226
第二节 人才培训 227
第三节 科技推广 227
第二十六卷 档案 广播 新闻 228
第一章 档案 228
第一节 机构 228
第二节 档案管理 229
第三节 档案利用 230
第二章 广播 232
第一节 机构 232
第二节 事业建设 232
第三节 播音 233
第三章 新闻 报刊 234
第一节 新闻 234
第二节 报刊 235
第二十七卷 地方史志 239
第一章 日志 239
第一节 修志机构 239
第二节 旧志简介 239
第三节 旧志序言辑录 244
第二章 新修《南乐县志》 266
第一节 修志机构 266
第二节 新修《南乐县志》记略 268
第三节 旧志整理 282
第四节 专乡志的编写 283
第五节 地方志成果 283
第三章 地方志与社会效果 284
第二十八卷 民政 劳资 289
第一章 民政 289
第一节 民政机构 289
第二节 优待抚恤 290
第三节 拥军优属和退伍安置 292
第四节 生产救灾和社会救济 293
第五节 社会福利 295
第六节 婚姻登记 297
第二章 劳动工资 306
第一节 劳动管理机构 306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07
第三节 劳动工资 307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 315
第五节 劳动福利 315
第二十九卷 民族 户籍 计划生育 317
第一章 民族 户籍 317
第一节 民族 317
第二节 户籍 318
第三节 姓氏 32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331
第一节 概况 331
第二节 宣传教育 332
第三十卷 宗教 道门 帮会 336
第一章 宗教 336
第一节 佛教 336
第二节 天主教 337
第三节 基督教 339
第四节 伊斯兰教 340
第二章 道会 帮会 341
第一节 概述 341
第二节 道会 343
第三节 帮会 346
第三十一卷 风俗 348
第一章 风俗习惯 349
第一节 民俗 349
第二节 禁忌 361
第三节 民风 362
第四节 回民习俗 365
第二章 道德风貌 366
第一节 传统美德 366
第二节 新风尚 367
第三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 372
第三章 社会恶习 374
第一节 迷信活动 374
第二节 其他恶习 376
第三十二卷 方言 380
第一章 概况 380
第一节 简述 380
第二节 标音符号 383
第二章 语言分析 387
第一节 声母 387
第二节 韵母 391
第三节 特殊字音 395
第四节 声调 396
第五节 音节 402
第三章 南乐方言特殊词汇 407
第一节 概况 407
第二节 类别 408
第三节 语法 420
第四章 熟语 421
第一节 民谚 421
第二节 歇后语 427
第三十三卷 人物 429
第一章 古代人物 429
第二章 近代人物 436
第一节 传记 436
第二节 简介 437
第三章 现代人物 440
第一节 烈士 440
第二节 革命干部 470
附:部分县团级以上干部简表 485
第三节 劳动模范 511
附:出席省级以上部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简表 513
第四节 社会闻人 519
第五节 其他人物 534
第三十四卷 志余 537
第一章 轶事 537
第一节 名人轶事 537
第二节 奇闻轶事 540
第三节 洪洞迁民 541
第二章 地名述源 542
第一节 城邑名称考 542
第二节 村镇名称述略 544
第三章 民间故事 545
第四章 地方史志文献辑存 551